网络传播的趋势,往往是就低不就高。不妨回想一下这些年的网络流行语,“贾君鹏,你妈喊你回家吃饭”“我爸是李刚”,每个人身边都可能有个叫贾君鹏或李刚的小伙伴;“然并卵”“老司机带带我”“扎心了老铁”,都是大区域内流行的民间俗语,俗到深处自然雅。
谁要想在网络上吃得开、不被视为异类,就得主动把自己放在尘埃里。
榨菜的受欢迎,除了话题门槛低,还有一个原因榨菜出现在历史上国人消费升级的道路上,味道已经烙刻进集体记忆中。
现在的年轻人从小就不把榨菜看在眼里,但他们不应该忘记,他们的父辈还真的是从吃不起榨菜的阶段走过来的。
黄章晋老师就对此发了一条微博:“印象中榨菜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,不再强调以粮为纲,吃的突然就丰富起来。但所有食物都不及榨菜美好,它美味,还能让你没有任何负担地吃到过瘾。左手半坨刚从坛子里拿出来的榨菜,右手一个温热的馒头,幸福就满满地握在两只手上。这记忆两天来一直心心念念。待会儿上街买大块涪陵榨菜,找北京最好的馒头。”
所以,说当下的人们“吃不起榨菜”确实够孤陋,但也有必要提醒一下正在拿榨菜炫富的网友:我们这个时代离把榨菜当珍馐美味的过去,还并不遥远。你们今天能在榨菜面前挺直腰,是一种幸运,更要感谢前人的努力。
往后看,那些嘲笑我们吃不起榨菜的“坐井观天”论调的确可笑,但榨菜想吃就吃远不足以使我们骄傲自得;在贫困地区,依旧存在不少吃得起榨菜却也止于温饱层次的群体。玩笑适当开开没问题,但莫被榨菜的光环迷了眼。
□西坡(媒体人)